在布農族的歷史歲月裡,「織布」是布農族婦女必備的傳統技藝。婦女們除了從事農業生產與料理家務之外,還要肩負全家人服飾生產工作;包括種植苧麻、收割、去皮、剝絲、編織、染布,直到完成,每一個過程都要付出相當的細心與耐心。
2222根據老人口述,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時期,族人被迫放棄自己的傳統文化,布農族文化漸漸流失,後代的人漸漸不認識自己的文化。近幾十年,來台灣社會結構的變遷,人們一心嚮往工業社會的物質追求,種種因素,使得布農族織布的技藝,一度斷層,被人遺棄。
然而織布代表了文化的傳承,更代表了歷史的延續,其織布上的紋路代表了其族群的精神,以及對這世界的認識。
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受到社會變遷與其他外來文化衝擊的影響,原住民藝術文化正日漸消失。因此,有必要加強族人對編織技巧增進協助族人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及潛能,以發揚布農族織布的文化特色。提供教育資源,以利原住民學生的學習
尤其在九十九年度推動無形文化資產普查中,花蓮縣卓溪鄉的施菊花(Muia Sunavan),被花蓮縣登錄之布農族傳統服飾編織保存者,為了使織布的工藝傳承下來,特別申請布農族傳統編織傳習課程,讓花蓮縣的布農族人有機會接觸編織,並且在傳習的過程記錄編織的傳統知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